【中山医声】手脚突然出现“蟒蛇纹”,专家提醒:使用取暖神器,小心“热损伤”
发布时间:2025-02-14 10:07:35 来源:原创文章
“医生,快看看我腿上这是怎么了?”日前,李女士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,忧心忡忡地对医生倾诉:“洗澡时突然发现腿上出现了一大片网格状的红斑,看着像火烧出的‘蟒蛇纹’,轻轻摩擦还有点疼。”
“每年冬季,像李女士这样来就诊的患者不少。”皮肤科主任杨松介绍:“小太阳、电热毯、暖宝宝、热水袋、烤火炉……这些看似贴心的取暖神器,若使用不当,就可能成为皮肤损伤的‘罪魁祸首’。李女士就是在坐着办公时,腿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小太阳取暖器,热源损伤皮肤,导致血管扩张,出现火激红斑症状。”
热损伤,这个冬季常见却易被忽视的“温柔陷阱”,究竟如何防治?今天,就让皮肤科杨松主任为我们揭开谜底。
认识热损伤
热损伤包括热辐射伤和低温烫伤。案例中李女士因长时间近距离使用取暖器出现火激红斑症状,属于热损伤的一种。
人体皮肤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(一般是44~50℃)的热源,造成从真皮浅层向深层及皮下组织的渐进性损害,就是低温烫伤。
低温烫伤初期症状不明显,可能只有皮肤发红、瘙痒或小水疱,易被忽视,如不及时干预,则损伤较深,出现大的水疱、溃疡、甚至组织坏死,愈合缓慢,还可能遗留疤痕。
取暖设备使用不当,比如持续贴敷暖宝宝、睡觉时使用热水袋、电热毯温度设置过高等,热源持久损伤同一部位,是低温烫伤的常见原因。
如何预防低温烫伤
1.正确使用取暖设备
使用热水袋时,水温不宜超过50℃,灌水量以不超过2/3为宜,并排尽空气,拧紧盖子,热水袋表面需要包裹布套,不能直接接触皮肤;使用电热毯时,可先预热,睡觉时关闭电源;选择质量合格的取暖设备,以免造成伤害。
2.控制接触时间
使用暖宝宝时,不要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贴敷,可定时更换接触部位,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热。
3.特殊人群防护
老人、儿童、糖尿病患者及血液循环障碍等对温度感觉迟钝的人群,因皮肤敏感度低,更需要警惕低温烫伤,家属需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取暖设备,控制使用时间和温度。
不幸烫伤怎么办
一旦发生低温烫伤,应立即停用取暖设备,离开热源,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烫伤部位15-30分钟,以降低皮肤温度、减轻疼痛和损伤程度,不要随意涂抹牙膏、酱油等,以免影响医生对创面的判断,冲洗后需尽快到医院就诊,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烫伤、预防瘢痕的药物。
低温烫伤虽不像高温烫伤那样瞬间让人察觉,但危害不容小觑。在冬季享受温暖的同时,一定要提高警惕,正确使用取暖设备,做好防护措施,避免让这舒适的温暖变成痛苦的伤害。
专家简介
杨松
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、主任医师
擅长过敏性疾病、红斑狼疮、嵌甲、痤疮、白癜风、性病、皮肤肿瘤的诊疗,精通注射、激光美容实现皮肤年轻化。
门诊安排
硚口院区:周二全天、周三上午
阳逻院区:周一全天
(文 :刘莹)